欢迎您,进入江宁区清水亭东路幼儿园!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卫生保健>保健信息> 正文

科学预防登革热

作者:校管理员   发布日期:2025/4/29 20:20:02   浏览次数:32

科学预防登革热

天气开始炎热,蚊虫也逐渐活跃起来,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也到了高发季节。如何科学预防登革热?让我们一起了解了解,筑牢健康防线。

一、什么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患者感染后可能出现高热、头痛、肌肉关节痛、皮疹等症状,严重时可发展为重症登革热(如登革出血热),甚至危及生命。

二、传播途径是什么?

登革热传播的“罪魁祸首”是蚊子,它不会直接人传人,其传播链条为:感染者→伊蚊叮咬→健康人被叮咬感染。伊蚊喜欢在清澈的积水中繁殖,常见于家中花盆托盘、废弃轮胎、水桶、树洞等小型积水容器中。它们多在白天活动,尤其是清晨和傍晚叮咬频繁。

三、预防核心:防蚊灭蚊是关键

登革热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亦无有效疫苗可以预防,因此预防措施尤为重要。以下行动需牢记:

1.清除蚊虫孳生地—从源头阻断

“无积水,无蚊虫”,每周检查家中及周边环境,倒置或清理积水容器(如水桶、花盆托盘、废弃瓶罐),水缸、蓄水池等封闭储水容器需加盖密封,有污物要及时清洗,每3~5天换水1次。疏通沟渠,填平房前屋后的坑洼,防止积水。

2.做好个人防护—避免被叮咬

(1)物理防护:户外活动时穿浅色长袖衣裤,减少皮肤暴露。

(2)使用驱蚊剂:选择含避蚊胺(DEET)、派卡瑞丁等有效成分的驱蚊产品,喷洒在裸露皮肤或衣物上(避开眼、口和伤口)。

(3)安装纱窗、蚊帐:居家环境中使用防蚊纱窗,睡觉时挂蚊帐(推荐药浸蚊帐)。

3.社区联防联控—全民参与

配合社区开展灭蚊行动,如喷洒环保型杀虫剂、清理公共区域积水。发现蚊虫密度异常或疑似病例,及时向疾控部门报告。

四、感染后如何应对?

1.若出现以下症状,需高度警惕:

(1)突发高热(39℃以上),持续2—7天;

(2)剧烈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痛;

(3)皮疹(多在发病后3—6天出现);

(4)部分患者有鼻出血、牙龈出血等出血倾向。

2.及时就医:怀疑感染登革热时,应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避免自行服用退烧药(如阿司匹林可能加重出血风险)。目前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早发现、早治疗可显著降低重症风险。

五、特别提醒

1.旅行防护:前往登革热流行地区前,查询目的地疫情,备好驱蚊用品;返程后两周内若出现发热,需主动告知医生旅行史。

2.误区澄清:蚊虫可终身携带病毒,且能通过卵将病毒传给下一代。因此,防蚊灭蚊需长期坚持,而非仅在疫情暴发时行动。

登革热的预防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从清理家中积水到做好个人防护,看似简单的行动却能有效切断传播链。让我们携手行动,共同营造无蚊环境,守护家人和社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