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进入江宁区清水亭东路幼儿园!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教育科研> 正文

立足儿童立场 走进自然材料

作者:校管理员   发布日期:2023/12/1 12:31:17   浏览次数:1045

立足儿童立场   走进自然材料

时序有常,昼夜交替转眼又来到了秋天,在这个丰收的季节,各类丰富的自然材料和孩子们之间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陈鹤琴先生曾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幼儿可以在自然和生活中获得智慧的启迪,感知生命的可爱和生活的情趣。2023年11月28日,清水亭东路幼儿园开展了“发现和支持幼儿有意义的学习——秋天主题背景下,自然材料的再思考”园本教研第二次研讨活动老师们围绕自然材料的收集,以及如何利用材料支持儿童有意义的学习展开了研讨

   活动伊始,彭菊副园长带领老师们进行了一个有趣的游戏——“蹲蹲乐”,老师们纷纷化身“小蔬菜”“农作物”“果实”“花卉”游戏的过程中,不同种类的自然物也带着老师们逐步进入研讨的氛围中来。

自然材料本身总是零散的、随意的,要想让这些自然材料成为幼儿游戏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幼儿活动进行链接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又可以做些什么呢?首先,李媛媛老师和庄海桃老师带来了关于利用自然材料开展活动的讲座分享《大呀么大冬瓜》、《好发生》。“冬瓜好滑呀!”“冬瓜的表面是冰冰的!”“冬瓜的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呢?”李媛媛老师围绕小朋友们发现的冬瓜,带领孩子们开启了一段关于冬瓜的探秘之旅。班级的小朋友们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现幼儿园的柿子熟了,庄海桃老师基于孩子们的兴趣,利用园内现有资源,带领孩子们通过多种方法摘柿子,在发现柿子没熟之后,引导孩子们不断探究,了解柿子的催熟方法。

最后庄老师也就果实类自然材料腐烂的话题抛出了一个疑问:果实类的自然物,究竟要不要请家长带?展开了一次“激烈”的辩论激烈的数轮辩论中发现无论带还是不带,都不是绝对的,它们并不是矛盾对立的双方。而是可以在教师有目的的思考下,找到一个平衡

师们继续围绕果实类自然材料在秋天的主题下:“怎么带”“怎么用”更能支持幼儿有意义的学习进行小组研讨,并绘制思维导图,进行分享。大班组的张老师提到可以在课程审议的过程中,提前思考统筹规划;可以从幼小衔接角度,提高大班幼儿的任务意识;年级组中资源也可以相互分享。中班组的沈老师强调了“物尽其用”,带来的材料应体现在课程、区域、班本、环境、自然角、饲养区等多个方面。小班组的毛老师则是则是重点提出了材料在课程中的使用,例如体现在节日课程中的端午节制作青团、粽子,大雪节气制作冰糖雪梨等等。



   最后主持人彭菊副园长进行梳理总结果实类自然材料的使用一定要注意物尽其用、资源共享。要去除形式化不能为了环境而环境。同时要提升对儿童生活的敏感度,关注腐烂过程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

每一次教研活动,
都是一次思维的碰撞,
每一次的碰撞,
都会有一份新的收获。
未来,
我们仍需不断思考。
与孩子们一起,
在四季的节律里,
展现生命的流光溢彩......